重建人间的花园 ·诗剧《阿基琉斯的花冠》广东顺德北滘首演


7月23日下午,由著名诗人黄礼孩展演策划,《诗歌与人》主办、顺德北滘文化中心联合主办“诗剧的读法”(第2季)推出著名诗人蓝蓝创作的诗剧《阿基琉斯的花冠》在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首演。

来自北京、武汉及大湾区广州、澳门、深圳、佛山、中山、江门、惠州、东莞等城市300多人观看了首演礼,座无虚席,楼梯上坐满了观众。演出结束后,一次又一次响起掌声,观众们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场“太好了!”“震撼!”“精彩”是观众席起此彼伏的赞美。


当主创与观众对谈互动时,《剧本》杂志副编审张燕君说:“《阿基琉斯的花冠》诗意满满,戏在其中,充分展现了‘以诗入剧、以剧化诗’的初衷。剧作游走在历史与当下之间,探究历史的原貌,讲述女性复杂的情感、生命体验,以及追求美好祥和的生活态势,有深度、有温度,有共鸣、难得的纯粹!”

诗人、作家汪泉点评说:“诗剧《阿基琉斯的花冠》完美呈现了诗剧本身所要传递的内核,广州本土演员倾情投入,令人恍若置身三千多年前的历史现场,继而恍若回到了打破神话之后的生活现场,重新陷入当下的生活泥潭中,面对种种的职场羁绊和生活艰辛,她们在质疑、在呐喊、在反抗。”另一位多媒体创作者张畅畅说:“难得看到这么真诚、意蕴深厚,切实怀有人文思考的作品。尤其是在当今戏剧舞台充满投机和糊弄的环境之中,这种真诚尤为可贵。而作品的文化底蕴又为这种真诚赋予了‘生命的花冠’,它丝毫不显做作,不显老态,它生机勃勃,负气含灵。”

《阿基琉斯的花冠》是著名诗人蓝蓝近年来出版的诗集《河海谣与里拉琴》中重要组成,用荷马史诗的前半部分故事为素材和引子,以强烈的女性眼光和犀利的笔触,诗人一步步解构了史诗中的战争观、英雄观和女性观,重新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缘起,着重剖析了作为女性的皮拉和被赋予英雄之名的阿基琉斯之间迥然相异的文化含义。

诗人蓝蓝说:“在我离开斯基罗斯岛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从没有放弃过对《阿基琉斯的花冠》的构思和创作,直到它一行行被写出来、修改、定稿、出版,直到被一群充满理想主义的诗人和年轻人搬上舞台。而最早的那个念头,是在深夜无人的爱琴海边,我趴在码头船锭上,望着澄澈海水粼粼的波光时生出的——世界美如斯,为什么要有战争?最恐怖的力量是什么?女性的命运为何要别人来主宰?”蓝蓝将自己的思考、问题、情感和价值融入作品之中,为诗剧的演绎带来宽广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从导演到演员,全部为女班,这是一部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的诗剧,要求角色的转换有一定的辨别度。王意迦饰的皮拉(阿基琉斯)在整部诗剧中是关键人物,她把皮拉的多种身份演绎出来,塑造了一个女性、神性、英雄性及人性同在,又不断变化的形象,俊朗里充满英气,有着雌雄同体的状态;冯韵珊是一位戏剧导演,自身也是优秀的演员,她饰徳伊达弥亚/奥德修斯/歌队三个角色,每一个都拿捏到一定的分寸;谭玉洁扮演的女诗人,是一个说书人的角色,也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她说的每一句台词,都是剧中情绪的反映,她内在的爆发力让她的演绎不可忽视,即便在一个角落也被看见。

此外,梁畅饰海伦/珮琉斯,张紫珊饰忒提斯/布里塞伊斯,吴迪饰宙斯/佩涅洛佩,谭抒怡饰墨涅拉奥斯/卡珊德拉,陆思如饰歌队,她们都有着自己的身份意识与舞台意识的转变,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时间层与空间层。在歌队的处理上,整体的动作使得剧有了“型”以及由此带出的美感,此外现场的打击乐、合颂、歌唱,歌队都像大海溅出的浪花,唤起观众沉寂的心灵。这班天真又充满激情的女生通过阿基琉斯(皮拉),仿佛找回心中女孩的形象,找回伊萨卡,为她重建人间美好的家园,她们借此成为生命的另一种绽放。

重建这样的美丽城邦,依赖于很多“能工巧匠”:艺术家王意迦进行了诗剧的戏剧构作,数字艺术家柯咏恩与林润谷根据剧本提供了影像表达,而服装设计师吴宗青设计了人物的服装,程远制作了道具,许瑞彬与杨秉昊拍摄了剧中的微电影,还有著名画家陈雨专门为诗剧设计了阿基琉斯这个人物肖像。更多的青年才俊义务参与到这个“自助”的诗剧展演中来,用他们自己光与能量,用诗心与爱意唤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小世界。正是因为国内少有人将当代汉语诗人的诗剧搬上舞台演绎,这部《阿基琉斯的花冠》诗剧作品,给中国的诗剧创作及诗剧艺术演绎会带来新的震动。当天来自珠三角多个城市戏剧家协会的主席们和戏剧工作者都觉得这部诗剧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冲击力,是从未有过的观看体验。

一位有认知力的导演,才有可能从诗人的文本里产生创作的意图。“战争中的女性,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战争,都值得被看见。被污名化的海伦,被因追求不得而实施报复的阿波罗惩罚的卡珊德拉,以及达芙妮、布里塞伊斯、忒提斯、卡吕普索等等这些史诗神话中的女人们,她们在生活中的战斗,和继承了佩涅罗佩这个名字的现代女性一样,在几千年后仍然继续。她们对我们散发出什么样的光束?对我来说,这部诗剧,在完成意识觉醒、完成剖析、完成价值取舍之后,还是对‘我们有没有忘记悲悯和爱’的一个温柔提醒。”导演陈晶晶解读了诗剧的文本,她在人物的塑造、空间调度及诗性的表达上都有所把握,体现出一位青年导演的锐气。作为一名演绎诗剧的导演,显然在跨文化的剧场里,有着不小的挑战。之于之前的多部戏剧作品,这部诗剧令陈晶晶有了更多的再剧场化表现。

当代诗剧的演绎,少不了影像的在场。影像让诗剧视觉化,释放文字的深意,产生出更多的联想空间。“在我看来,数字影像并非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元素,它是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一种触发情感反应的媒介。因此,我用我自身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舞台设计框架,尝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我借用了人工智能的力量,创造出了层层曼罍的海浪、璀璨的星空、庄严的神殿、战争的硝烟和女性的泪水,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感人的舞台背景。”柯咏恩这样叙述她的影像理念。柯咏恩影像上的合作伙伴林润谷觉得“从女性视角探索阿基琉斯,这位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不仅是寻找阿基琉斯的历史、神话和人性,更是我自我认知和迭代的旅程”,这样的认知,帮助这个诗剧更好地传递影像的艺术内涵,甚至把剧请中关于当下挤地铁的场景创作出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而剧中令观众震撼的一段视频是把众神高大、骄傲的肖像一一击碎,而皮拉她们捡起这些碎片,重新组成花冠,寓意深刻。如果说柯咏恩与林润谷所创作的影像是为了让剧情潜在的内涵得以拓展,增加更多的视觉元素,渲染诗剧的氛围,诗剧接近尾声出现的影像,则是许瑞彬与杨秉昊这两位年轻的艺术家拍摄于当下的微电影,讲述皮拉(阿基琉斯)描述现代的佩涅洛佩在花园咖啡馆,操持一切事务,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伊萨卡的主人。皮拉和众人一边看影像,一边描述这个场景,这样的处理就像诗歌从生活中真实闯入,又跃出生活之外,人间自在的瞬间,就像爱琴海带来的蔚蓝与柔波,在深情荡漾。
诗剧的迷人之处,就是为我们带来诗意的语言表述,还有意想不到的交叉空间,更有当代人的艺术追求。

“诗剧的读法”创始人、诗人黄礼孩说:“今天首演的诗剧《阿基琉斯的花冠》已经达到了目的,也许它还有瑕疵,但在经费严重不足,制作简陋的条件下,有这样的呈现已经是玫瑰花上的盛放,绽放出生命挣扎后的光彩。诗人以女性的视角来创作,链接古老的文明,又能唤醒当下沉睡的土地,女性的思考与反抗自身就是现代性经历洗礼的一种,突破性别的困惑,找回人的尊严与爱的世界,女性的力量由此形成。诗剧的展演,当它的形式、内容及叙述能够引发观众的哀伤与喜乐、愤怒与反抗、觉醒与悟道,创造就从这里开始,生活就从这里展示新的道路。戏剧是一个流行的媒介,但诗剧不是,诗剧是以诗意的流转发展出剧,又回到诗的思想上来。因为小众,所以更需要捍卫;因为困顿,所以更应该转变。”也许这是黄礼孩以《诗歌与人》之名,联合一些有理想有才华的人做“诗剧的读法”初衷。今年是《诗歌与人》创刊的第24个年头,除了推出“70后”“完整性写作”“中间代”等诗歌概念引起学界关注之外,后来创办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及“广州新年诗会”都是品牌,如今再提“诗剧的读法”这一“以诗入剧,以剧化诗”的舞台行为,是《诗歌与人》坚持最初朴素的念头:每隔一个时间段去作一次转身,不至于固化在那里。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芳